【资料图】
近日,绿色保险的定义由银保监会在《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的通知》中首次确定,把保险业在环境资源保护与社会治理、绿色产业运行和绿色生活消费等方面提供风险保障和资金支持等经济行为统称为绿色保险。银保监会并对此制定了《绿色保险业务统计制度》,对保险行业当前已经发生的业务进行归类与区分,这些统计数据可能将作为未来对绿色产业更多行动与规划的依据。与此同时,某中国领先的财产保险公司与复旦大学在第五届进博会上联合发布了《绿色保险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该白皮书对国内保险行业在绿色保险的发展路径上提出了重要指引。
财产保险作为风险管理工具,对冲气候风险所带来的经济问题,减缓气候变化带来的财务冲击。而对多变复杂的气候进行金融量化,是对保险行业识别风险和承保管理两个方面能力的正面挑战。而挑战与机遇共存,绿色保险的创新发展正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机遇。在国家“双碳”目标下,财产保险专家李俊作为中国头部财产公司ESG办公室的负责人积极探索保险服务“双碳”经济的新路径,推进保险产品和服务创新,专业服务于国家和社会全面绿色转型。本次《白皮书》聚焦政策背景解读、相关理论梳理以及发展趋势剖析等方面,对国内绿色保险的监管与规范、产品与市场的发展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双碳”背景下绿色保险的发展优势和挑战,提出发展绿色保险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行动路径。李俊作为白皮书的编委会的主要成员之一,对《白皮书》的发布做出了重要指引和建议。
《白皮书》总共分为1)气候变化与保险发展;2)可持续发展与绿色保险;3)绿色保险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实践分析三个部分。李俊在第三部分中提供了完整的关于绿色保险如何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路径分析的建议。基于绿色金融“三大功能、五大支柱”的定位,李俊强调发展绿色保险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可以在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建立绿色保险标准体系。李俊提出绿色保险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最重要的是要构建完善的绿色保险标准体系。现有的联合国《可持续保险原则》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一方面,应鼓励头部的保险公司积极加入联合国可持续保险标准体系,开展试点,与国际接轨,发挥示范效应和带头作用;另一方面,根据已加入的保险公司的实践效果,尽快推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保险标准体系。李俊提议绿色保险从支持服务领域的角度,分四大类, 十二个小类:(一类)服务绿色转型:包含服务清洁能源、降低污染、气候治理、生态保护四类;(二类)服务民生福祉提升:包含服务乡村振兴、城市治理两类;(三类)服务实体经济韧性:包含服务绿色交通、科技创新、数字经济、中小企业四类;(四类)服务对外开放提质:包含服务基础设施、对外贸易两类。其中(一类) 为环境提供的保险业务, (二类) 、(三类) 、(四类)是为服务社会治理提供的保险业务。(二)丰富绿色保险产品和服务。目前多家头部的保险公司已经加入《负责任投资原则》和《可持续保险原则》,李俊建议应尽快将原则内容落到实处,结合自身的业务特色,加强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在碳达峰碳中和的大背景下,应重点聚焦气候变化、污染治理和节能减排三大领域的保险产品创新,加快创新绿色保险服务模式,为重点领域提供事前审查、风险预警、防灾减损等全流程风险管理服务,不断增强绿色低碳产业的抗风险能力。当前,李俊领导的团队已经提供相关保障超过3万亿元,涉及100多款产品,其中创新产品近40款。(三)强化公司战略引导和ESG信息披露。完善的ESG信息披露有利于保险公司判断客户的ESG风险。李俊倡导加强ESG信息披露要求将推动绿色保险更好地发展:一方面,金融机构可以要求ESG表现一般的企业投保以降低自身的ESG风险敞口,从而有利于扩大绿色保险需求;另一方面,通过银保合作,保险公司密切追踪企业的ESG风险,若ESG风险事件发生,保险公司可以协助客户提升ESG表现,进而促使整体社会效益的提升。客户ESG表现的改善也有助于提高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的ESG表现,保险公司和其他金融机构也将更有动力从事相关业务。
在综上多方面的建议和指导下,《绿色保险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白皮书》为我国保险行业发展绿色保险业务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重要的参考。
记者:徐天祥
本文来源:财经报道网